Saturday 30 November 2013

未来目标?再打算吧……

有个老妇问我,毕业之后决定攻读什么领域。这让我很头疼,只得说一句“先看成绩如何再考虑”来当回答。结果她马上“骂”我:

你现在就应该有计划了!还等成绩啊?你知道吗?XXX二年级的时候就想要当医生了!结果他后来真的去报读医生!
呜呜呜哇哇哇!为什么我连一个二年级小孩都不如啊?

小学填写三个志愿,我还记得自己“年少轻狂”填了医生、科学家、老师。现在的我呢?没办法像个专业的医生可以连续on call;没办法像个科学家躲在实验室里待一整天;没办法像个负责任的老师耐心教导每个学生。小学的“年少轻狂”就算了吧!

优柔寡断害了我。我没有办法下定决心去选择当任何一个职业。有时还曾经想躲在森林里做研究,不过还是算了吧?热带雨林的那些植物(我在怀疑应不应该用“那一大群”而不是“那些”)会让我疯了。

“年少轻狂”的时候也想要当个演员,觉得当演员,能够体会不同的人生很有趣,不过看见越来越多演员能够为了角色发胖、减肥、练肌肉,我摇摇头,没办法做这回事。
这家伙要不敬业,要不疯了。


或许,与其是优柔寡断,倒不如是自己懒惰吧?



Saturday 23 November 2013

《当我们同在一起》,真的变成当我们同在一起了。



已经好久忘了自己是这里的博主之一,最后一次上载博文是几时的事情啊?忘了。

现在呢?只能回想自己当初的承诺,自己已经写不出多少篇博文放在《当我们同在一起》了。

每个人都有他的抱负与理想。觉得自己没有多写点东西在这儿,感觉上很对不起自己身为博主的责任,竟然让《当我们同在一起》成了“当我们同在一起”。“当初”的当、“当时”的当,讽刺着自己的懒散,让“我们同在一起”成了过去。


做出改变才行啊!不能让“当初”和“当时”来取代《当我们同在一起》的“当”才是!


嗯,带有随着心情漂浮不定的写法,带我重新出发!能够走得多远、多久呢?那才是重点!



Friday 15 November 2013

自杀

时隔不久,又上演同样的情节


自杀的方法有很多。有的甚至去研究哪个死得轻松些,那个死得漂亮些,那个死得少痛苦些。可是,经历“刻意死亡”,在怎么说,有着一定的痛楚吧?

自杀,大多的对象都是在认为自己无法度过人生中的难关下所选择的方法。是解脱?亦是解决?只有当事人最明白。不为过,自杀在如何的形式上都是一种逃避的行为。不但没能解脱亦或解决而是留下更大的伤痛给在世关心爱你的人。

如果你能度过并勇敢地强忍走进死亡前的痛苦挣扎,为何不提起那股“勇气”来面对并度过那一时人生的“困难痛苦”?也许死后的你找到一种形式上的解脱,那你又何尝忍心留下悲痛给予爱你的家人和朋友?你,解脱了。那,爱你的人呢?他们留下的,何尝不是一辈子的遗憾伤痛。

在任何宗教的立场上,自杀后的灵魂下不了地狱上不了天堂。自杀的灵魂永生接受惩罚,来来回回的重复自杀方式,重复体验死亡的痛苦。这,又是哪来的解脱?在法律上,自杀未遂的人必须接受法律制裁。其实,任何形式通过不一样的方式来教导生命的重要,又是怎样的世界会沦落让自杀成为一种风靡,人们在无法闯关的时候一直动摇着“死”的念头?

前两天,有着一则博士生自杀的新闻,说是在的,让自己读了一遍又一遍,甚是感到很费解。有规划的自杀,遗书上还清清楚楚要他的母亲甭紧张依据步骤来处理他的死亡。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原因,也更没人看出他的不妥。一个拥着大好前途的博士生都走向规划好的“自行死亡”,自己暗忖那其他人不是连尸体都没了?他留下的,似乎只有他母亲的悲伤,还有一堆令人费解的谜团。

勇敢地面对,比自杀还来得不堪吗?



以上新闻参考:
博士生吸氫氣自殺‧遺書交代母親勿慌張